改写后的文本:天载配资
1949年新中国诞生之际,海外华人科学家们无不欢欣鼓舞。在这股归国热潮中,一位在国际物理学界享有盛誉的女性科学家王承书,毅然决定回到祖国怀抱。与她同行的还有她的丈夫张文裕,同样是一位成就斐然的物理学家。美国政府为了挽留这对科学伉俪,开出了优厚的科研条件和丰厚待遇。但两人冲破重重阻碍,终于在1956年踏上归途。令人费解的是,回国后不久王承书就神秘消失了,直到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视察中意外发现了她的踪迹。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?
1912年盛夏,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迎来了王承书的降生。她的父亲是晚清进士,曾东渡日本求学,归国后既在高等学府任教,又担任过警司要职;母亲则出身扬州名门,其家族拥有晚清第一名园寄啸山庄。尽管自幼体弱多病,甚至曾因病休学两年,但这个倔强的小姑娘从未向命运低头。她坚持自学完成课业,最终以优异成绩通过升学考试,重返校园。
展开剩余76%少年时代的王承书就展现出非凡的志向。她立志要打破封建枷锁,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。1930年天载配资 ,这位病弱却坚韧的少女以保送生的身份进入燕京大学物理系。在当时,物理学几乎是男性独占的领域,而王承书却成为全系两个年级中唯一的女生。她不仅没有被困难吓倒,反而以优异的学业表现征服所有人,连续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,更摘得学校最高荣誉斐托斐金钥匙奖,用实力证明了女性在学术领域的无限可能。
在燕京大学求学的日子里,王承书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:一位是她的导师张文裕,后来成为她的终身伴侣;另一位是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,在1939年见证了他们喜结连理。婚后,夫妇二人同赴昆明西南联大。当丈夫在讲台上传道授业时,王承书也在寻找着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一个偶然的机会,王承书得知美国密歇根大学设有面向亚洲女生的奖学金,但规定已婚女性不得申请。面对这一歧视性条款,她毫不退缩,直接致信奖学金委员会据理力争。最终,校方被她的执着打动,破例录取了这位特殊的申请者。1941年,王承书告别丈夫,独自踏上了赴美求学的征程。
在密歇根大学,王承书师从国际著名物理学家乌伦贝克教授。她勤奋好学的态度很快赢得师生们的赞赏。不久后,丈夫张文裕也受邀赴美,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。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,王承书在气体分子运动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,与导师共同提出了享誉学界的王承书-乌伦贝克方程。
此后,王承书又成功证明了索南多项式,再次震惊学术界。乌伦贝克教授盛赞道:她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。如果留在美国研究,完全有望问鼎诺贝尔奖。王承书用卓越的成就证明:在科学殿堂里,女性同样可以绽放夺目光彩。
当王承书在学术界声名鹊起之时,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大洋彼岸。面对个人荣誉与国家需要的抉择,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。她暗下决心:一定要带着知识回国效力!然而美国政府却设置重重障碍,禁止中国科学家离境。经过长达七年的等待,在周恩来总理的不懈努力下,1954年他们终于获准回国。临行前,夫妇二人将300多箱珍贵书籍和科研资料寄回祖国。
1956年金秋,王承书一家冲破阻挠回到祖国怀抱。她满怀激情地表示:建设祖国刻不容缓,我要立即投入工作!然而令人不解的是,回国后不久这位女科学家就神秘消失了。原来,她被秘密调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,从事铀同位素分离研究。面对全新的研究领域,王承书坚定地说:转行不可怕,我愿为祖国需要付出一切。就这样,这位杰出的女科学家隐姓埋名,开始了她鲜为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科研生涯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宝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